首页 / 热点百科

从春晚到工厂,新的未来如何被“智造”?

2024-11-10 08:44热点百科

那是春节前的一个忙碌的午后。

在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台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程,正在VR演播室观看春晚的彩排。演播室里的舞台上,谭维维和闽南乐团携手演唱南音名谱《百鸟归巢》,而在最终输出的屏幕上,数字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体验,亭台楼阁、百鸟归巢的图景“凭空”出现在春晚现场,多层次的音视觉冲击,演绎了南音这个古老中国乐种的空灵和神秘。

在杭州,紫光股份智能工厂执行总经理黄新委,正带领客户参观这座制造业网红新地标。在“数字大脑”的指挥下,机械臂在集成电路板上挥舞,60秒内贴合7000多个比蚂蚁还小的零部件,旁边是半人高的AGV无人运输车,有序穿梭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里。

在上海,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总监王浩正在客户体验中心与生态伙伴畅谈合作前景。在这个为数字化的商业世界新创立的岗位上,他的职责是为罗克韦尔自动化“交朋友”。

数字经济时代,这类场景正在商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发生。数字化正跨越虚拟踏入现实,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数字化的影响力也逐层深入,从外而内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逻辑。而这种变革,也将商业推向一个智能化的新未来。

建一座云端阵地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实现4K超高清、高清、标清同播的电视台,也是唯一一家在8K超高清电视传播体系中采用大屏、中屏、小屏一体化产品设计的省级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走在了媒体行业“上云”的前列。

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程看来,他们坚持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比如冬奥现场的“子弹时间”、老照片的还原,都需要数字技术,尤其当广告主和观众都转移到色彩和体验更佳的数字化平台,广电行业的转型也势在必行。

于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与新华三集团合作,借助其整合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于一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展开4K融合媒体生产云的搭建,并在2020年全面启动冬奥纪实4K超高清频道项目建设,2021年后进一步扩容并完善功能,全面满足资讯、赛事、综艺等多形态节目规模化业务生产。

李程透露,建成后,北京广播电视台能同时满足4K和高清制作的编辑需要,避免重复建设系统,也能融入媒体安全接入网关,确保内部系统安全,同时降低了维护复杂度。值得一提的是,动态调配资源的能力提升后,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整体运维效率大大提升。

事实上,企业“上云”已日渐普及。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威伟透露,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平均增速达30%以上,上云企业累计超过380万家,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广东、江苏、河北等地区也纷纷将带动更多企业“上云”和数字化转型列为未来目标。

对于未来的数字化路径规划,李程颇为谦逊地表示“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小步快跑、不断试错,希望数字化能给我们降低成本、带来效益,以及拓宽受众面。”

造一颗数字大脑

从北京广播电视台超高清演播室向南方远望,在1300公里外的杭州萧山,一家智能工厂也受到数字化转型的福佑。不过,机器人主导式的智能制造只是表象,背后由新华三打造的数字大脑,才是产业迭代的终极大BOSS。

紫光股份智能工厂执行总经理黄新委透露:“智能制造的最底层是我们的数字大脑,这决定了我们的运营逻辑——如何运用数据驱动和创新,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

数字大脑中的数字决策平台会把所有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汇总,整理并深度分析运营目标、产能、订单的下放及销售数据,最终驱动管理决策。同时,业务分析平台也会通过业务数据分析,提升工厂全员的数字利用能力,为决策提供参考。而数字基础平台则统一各项数据标准,为更好地利用数据决策提供基础保障。

拿产业界颇受关注的“柔性生产”来说,生产企业需要根据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快速、灵活地产出定制化产品。在数字大脑的指挥下,系统可自动获取资讯,灵活组装配置或材料,这使得紫光股份智能工厂的换线速度控制在3分钟内,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了7倍。

数字大脑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工厂的自动化水平。比如,一片集成电路板上要装贴7132个零件,每个零件长0.5毫米、宽0.25毫米,相当于一只普通蚂蚁的1/8大小,但在紫光股份智能工厂,全部操作只需60秒。如今,这家工厂的自动化率达到88%,人力使用减少了60%。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这百年来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宇宙学是什么?宇宙结构如何增长?在《百年宇宙学:我们对宇宙的百年探索》这本书中,天体物理学家、理论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伯斯从历史和重要亲历者的视角出发,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演进历程。此外,他还审视了感光底片、大型望远镜和巡天、太空探..

    2025-08-08
  • 明星秘密

    女明星“人设翻车”事件盘点:祸从口出如何毁掉事业?

    2025-08-08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鸟类起源恐龙的化石证据、拓扑电子材料突破……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8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获悉,2025年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美食百科

    溜肝尖如何做又嫩又滑窍门

    熘肝尖,一道日常的家常菜。滑嫩的口感和猪肝特有的鲜甜的味道,不但好吃还非常下饭。但是,很多人都头疼这道菜,因为炒不好就老了,很硬邦邦的感觉,你也有同感吗,说到这道菜,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充满儿时的回忆。因为在我小时候,猪肝相对于猪肉来说廉价很多。而又有丰富的营养,尤其是铁,锌,钙和蛋白质。还有一个关..

    2025-08-08
  • 美食百科

    南瓜球如何做外酥内软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款适合秋天吃的小甜品——南瓜芝麻球。我的印象里南瓜是跟糯米粉特别搭的一种食材,我本身很喜欢吃那种糯叽叽的东西,几乎一切跟糯米,糯米粉有关的美食我都爱,其中南瓜饼是平常吃的最多的,很多的饭店的甜品页都能看到它,也几乎是我的必点项。南瓜饼也出了速冻款,买回家冷冻,吃的时候炸一炸..

    2025-08-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