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在探索宇宙中赓续创新基因

2024-11-04 11:00世界奇闻

【光明时评】

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还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等各项任务。

自古以来,奔赴星辰大海、叩问寰宇苍穹、静观日月之行、远瞻河汉灿烂始终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梦想,见证着我们探索宇宙的实践。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一个个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远古神话传说故事历久弥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始祖们对于宇宙环境、日地关系、时空演化的终极向往和朴素认知,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基因。仰韶、陶寺、红山、良渚等考古遗迹也证明,先民们自中华文明初始阶段就注重通过观象授时等方式进行天文知识积累和方法探索,后世大儒顾炎武更是感叹“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伴随着历史的演进,观测统计、仪器制作、历法制定成为古代中国的常态化天文活动,研究精度、技术水平、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与政治、经济、社会的结合愈加深入紧密,关于宇宙本原、结构和演化规律的认识成为古代自然观的最核心内容之一,更支撑起古人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的人文精神和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的社会理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再止步于站在地球上“仰观宇宙之大”,而是立足航天科技的优势,推动空间科学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我国空间科学的起点;本世纪初,我国成功实施由“探测一号”“探测二号”组成的“双星计划”,实现了我国空间科学专用卫星“从0到1”的突破;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协同推进,助力我们更好地解释宇宙现象与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进入新时代,在新型举国体制的保障下,“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宫”览胜、“羲和”探空、“夸父”逐日、“天问”问天、“祝融”落火、“鹊桥”联星、“悟空”探微、“墨子”测时,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大国重器和科技成就接连涌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基因凝结于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之中,勾勒出中华文明在赓续中变革、在传承中创新的宏大意象,将先辈们的畅想变为现实,也以诗意承载我们对远方的向往,借迢迢星河将中华文化传递至更远的地方。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这个规划是空间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开启了载人航天和空间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规划聚焦2050年“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这一目标,围绕宇宙起源演化、时空本质、太阳系和生命起源、载人深空探测等重点方向,设置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五大科学主题,提出至2027年、2028—2035年和2036—2050年3个阶段实施的科学任务规划,形成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规划旨在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持续探究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科学“元问题”,持续取得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致广大”与“尽精微”的有机结合,成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伟大征程中的重要指南。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中华民族的创新基因和复兴梦想在“宇宙”二字上得到了无限延伸,并将始终伴随我们对空间科学的无止境探索。

(作者:董阳,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 艾萨克-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学巨人,揭开宇宙奥秘的天才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艾萨克·牛顿在浩瀚的科学星空中,有几颗星星永远闪耀不灭。艾萨克·牛顿,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他的名字,代表着人类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和探索。他不仅改变了科学的面貌,也用自己的智慧,点亮了人类文明的未来。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长河,走进这位..

    2025-11-24
  • 科技之最

    牛顿是科学革命的“全能王者”,他如何用一颗苹果撬动宇宙?

    1666年的伦敦街头,一场瘟疫让剑桥大学被迫关闭。23岁的艾萨克·牛顿回到伍尔索普庄园的苹果树下,一场改变人类认知的风暴正在酝酿——一颗坠落的苹果,让他顿悟了万有引力的奥秘。这个被后世传颂的经典场景,实则是科学史上最浪漫的“灵感瞬间”。但牛顿的伟大,远不止于此。他既是手持三棱镜破解光之密码的光学先驱,也是..

    2025-11-24
  • 机械之最

    从一台望远镜“看”源头创新

    图①:图为AIMS望远镜所在的塔楼。 图②:现场的工程师们看到第一幅光谱图时,难掩内心的喜悦。 图③:团队正在检测引导光学系统成像质量。 图④:团队正在检测主镜安装复位精度。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供太阳,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有诸多未解之谜待揭开。近日,全球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专用观测设备..

    2025-11-18
  • 世界奇闻

    浑天仪:凝聚古人探索宇宙的智慧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 故宫博物院供图清代天体仪。 北京天文馆供图清代汪承霈《九州如意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供图“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东汉科学家张衡曾以如此生动的比喻来描述宇宙,并制作了一台浑天仪来演示“浑天说”。由“浑天说”衍生出来的古代天文仪器可分为两种——浑仪..

    2025-11-15
  • 世界奇闻

    宇宙中的奇异生物,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故事:《盘古开天地》。在时间与记忆都无法触及的远古,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没有星辰日月,只有一片无边无际、沉重粘稠的混沌,像一颗巨大无光的卵包裹着死寂。在这难以想象的黑暗与凝滞中,沉睡着一位名为盘古的巨人,没有呼吸、没有意识,仿佛与混沌融为一体。不知沉睡了多少万年,或许是混沌中积压的沉闷让他窒息,或许..

    2025-11-15
  • 天文之最

    关于八个宇宙天体之最,体积最大的恒星足以装下1.3亿亿个地球!

    宇宙的浩瀚超乎想象,可观测范围直径达到了930亿光年,包含约2万亿个星系和无数的恒星。在这片巨大的范围中,存在许多令人震撼的天体,从超大星系到微小恒星,从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到遥远的星系,这些“宇宙之最”不断挑战我们的认知。今天我们将介绍八个著名的天体纪录。首先我们聊一聊已知发现体积最大的恒星,目前已知发现..

    2025-11-15
  • 不看“砖头”看专利!中信银行科技成果转化贷精准滴灌,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进入新阶段,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中信银行北京分行锚定科技金融“黄金赛道”,以金融赋能为核心支点,坚定落实集团科技金融大文章战略部署,依托金控平台优势释放综合金融服务效能,自2024年率先试点“科技成果转化贷”以来,已通..

    2025-11-14
  • 科技之最

    “自贡创新中心”揭牌 探索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如何打通关卡、破解瓶颈,让实验室的“样品”变成生产线的“产品”?四川自贡高新区以一个创新性校地合作模式和一套精准政策组合拳,交出了一份因地制宜“四链”融合的自贡答卷。自贡创新中心揭牌近日,自贡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建的“自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创新中心围绕自贡市“4..

    2025-11-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